院校专业设置,要积极填补行业人才缺口_资讯 - 公考资讯

[复制链接]
查看: 897|回复: 0

院校专业设置,要积极填补行业人才缺口_资讯 - 公考资讯

[复制链接]
查看: 897|回复: 0
[db:作者] 楼主

1693

主题

0

回帖

3393

积分

司长

积分
3393

QQ

[db:作者] 2022-3-31 18: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企业认可培养质量
行业人才缺口还需填补
智能制造作为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产物,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面对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智能制造机械产业发展来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企业是认可的,而且目前企业对职院院校的学生需求量很大,供不应求,存在多家企业争抢学生的现象,很多企业在学生进校时就与企业签订了订单班或现代学徒制班等,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经费等,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缩短人才与企业岗位的距离。
当前,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要求首在企业忠诚、职业素质、敬业精神、学习能力等,其次是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目前世界范围内智能制造机械行业产业的集群式、精益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趋势,用人单位为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大部分企业主动对接职业院校,提供经费和企业典型生产案例,渗透企业精神,为职业院校教师提供新技术的学习机会,帮助学校解决专业跟不上产业发展、技术变革的困境,为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助力。预计,智能制造行业近三年来的人才需求量是270万人,高职院校能够提供70万,缺口达到200万。积极填补行业人才缺口,给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质量和数量的紧迫要求。
系列人才政策要落实
针对性、可行性必不可少
时不我待,在目前情况下,因应于行业人才需求,各方面的对策一定要和问题一一对应,针对性、可行性是政策真出效果的根本保障。
制定激励机制,政府部门进一步做好智能制造规划和保障政策
各级政府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激发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内生动力。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引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公平市场竞争的发展环境;要准确把握智能制造的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引导行业循序渐进推进智能化,针对不同地区、行业、企业发展水平,加强分类施策、分层指导,加快推动传统行业改造、重点领域升级、制造业转型;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的重大技术装备符合规定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政府更积极倡导“工匠精神”,提高一线技术技能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推进全人格的培养,努力智能制造发展。
发挥指导作用,行业组织引导企业和院校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组织,相关专业协(学)会要发挥行业优势,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加强行业自律,防止无序和恶性竞争。
制定校企共同参与的智能制造机械行业人才培养标准。聚焦智能制造的发展要求,对智能制造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和质量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组织实施行业重点观测专业(方向)创新建设、新型“双师”专业素养与能力培养,尽快建立智能制造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开发配套教学资源等。
积极构建基于智能制造技术标准、岗位能力要求的多元人才培养评价制度,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切实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履行好指导和促进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责和使命。
搭建校企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企业与学校的供需信息,打通校企的信息通道。针对现有考核评价体系,建议以企业为龙头,组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考核评价标准,由企业参与的第三方来考核,行业监督执行整个考核过程。
产教协同育人,智能制造企业要积极发挥人才培养主体作用
依托企业优势资源共同建设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智能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要设立专门机构及人员负责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智能制造相关企业要按照“共谋、共建、共管、共用、共享”原则,实施“双元主体、双重身份、双方场所、双向导师、双方考评”,建设一批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校企协同创新基地。
产教深度融合,调优调高调宽老专业,顺应新技术开设新专业
智能制造关键装备方面相对各项技术及专业较为成熟,企业对应人才能力需求相对明确,院校应在专业技能上加强机械识图、机械装配等基础能力训练,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并增加专业英语和口语交流。
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优化,遵循“宽基础、大专业、小方向”的基本思路,拓展专业群课程内容,提高专业建设定位,合理调整“智能制造机械类专业群”。
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共建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产学研培共用;加大智能制造跨专业跨学科师资队伍培训,多途径、多维度的校企共同培养培训。
建议新增开设“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建议核心课程有机械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MES应用、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精益生产等课程。该专业开设建议与地区智能制造示范点相配合。
明确培养目标,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实现跨界跨学科多元人才培养
智能制造跨界、跨学科的专业能力培养过程受到在校学制的限制,无法在单独一个阶段实现。通过行业岗位(群)职责与院校专业(群)培养目标对比,应对多学科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跨界与管理融入企业精益生产人才紧缺的需求,建议利用中职的基础性、高职的技术性、应用性本科的工程性,搭建现代职教体系,把能力培养分为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三个阶段,贯穿职业培养过程,在学历提升的同时保证能力的提升,从而满足企业跨界、跨学科的多元化人才需求。
(作者:陈晓明,系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许朝山,系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93

主题

0

回帖

3393

积分

司长

积分
3393

QQ

充值学币
秒冲到账永久有效不清空

QQ|QQ客服 : 341422094|问题咨询 / 信息举报 / 侵权删帖|网站地图|公务员论坛 |

GMT+8, 2024-11-22 05:44 , Processed in 0.09653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