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技能人才拟增加4000万 职业教育发展仍面临三大挑战_资讯 - 公考资讯

[复制链接]
查看: 745|回复: 0

“十四五”期间技能人才拟增加4000万 职业教育发展仍面临三大挑战_资讯 - 公考资讯

[复制链接]
查看: 745|回复: 0
[db:作者] 楼主

1693

主题

0

回帖

3393

积分

司长

积分
3393

QQ

[db:作者] 2022-3-31 18: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职业教育利好因素不断释放。近日,人社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规划“十四五”时期大力实施“技能中国行动”,计划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拉开了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幕,提出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36年后,在《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中,国家再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拟推动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体系,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支持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配套性政策加速落地。2021年5月,财政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下达2021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指出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
从现实层面来看,发展职业教育对于当下社会发展乃至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正值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重复性劳动逐渐被机器替代,企业迫切需求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的呼声渐高,加强校企合作成为新趋势。但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技工类人才缺口大。在专家看来,要改善职业教育人才供需矛盾,我国仍面临三大挑战,各方正在摸索新型校企合作方式。
重估职业教育价值
职业院校是输送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全国职业院校一共有1.15万所,在校学生有2857万人。职业院校每年培养1000万名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人,占就业人员的26.8%;高技能人才达到580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近30%。
但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并不能满足我国的发展现状。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在新进排行的30个职业中,近半数与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相关,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较为明显。此外,生活服务业相关职业需求旺盛,且呈现短缺程度加大的趋势。
随着智能制造2025和工业4.0时代到来,人才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技工类人才短缺问题更加明显。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2025年我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达到2985.7万人,缺口率高达48%。服务业的缺口更大,仅家政、养老等领域至少需要4000万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向记者分析,受到经济转型升级和技术变革两大因素驱动,我国出现就业结构性失衡问题。原来粗放的劳动力已经不能适应岗位新需求,制造业类企业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升级到制造强国,从传统制造跃升为智能制造,劳动力如何适应新变化的问题凸显。
广西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助理罗顺明在发表的论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中指出,职业教育应该推动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为适应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要求,构建中职校现代学徒制下智能制造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陈李翔看来,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意在探索更多元的教育形式,让更多人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更加适合的教育。
面临三大挑战
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就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如今社会仍然对职业教育存在认知误区。
陈李翔表示,大众普遍认为职业教育跟普通教育有差距,前者所培养的人才从事的职业可能是大家不太愿意干的。在教育体系设置上也有差别,其中一个细节是,招生手册上职业院校类目往往都是排在后面。
如今已经可以看到行业明显的变化,正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提出将职业教育要发展成类型教育,强调与普通教育是两个不同类型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的规格、办学层次也在不断发展。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自1990年以来,普高学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为50%左右,从2016年开始,普高学生占比逐渐提升至60%以上。2021年3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目标。
陈李翔称,如果说原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天花板是大专,那么今后随着职业教育以类型教育的形式发展,教育层次随之愈加丰富,未来更多的人可以理解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并不是从事不太好的工作。
除了社会认知问题,职业教育院校在资金资源聚集方面存在短板。陈李翔表示,与同层次的普通教育相比,发展职业教育所需要投入更大。很多民办高职院校的专业偏文科和管理类,常见的有文秘班和财会班。这不仅是为了便于招生,还有个重要原因即是偏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本非常高。
行业已经出现好转的苗头,近年来国家加大了职业教育的投入。根据教育部披露的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自2019年的2617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2872亿元,同比增长9.97%;普通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3%,增速超过前几年均值。
此外,师资力量也成为职业教育发展掣肘。近年来职业院校教师在学历背景方面的提升非常快,已经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将教师的招聘门槛提高到博士学历及以上,但是他们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短板。
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部分院校正在探索推行现代学徒制。陈李翔洞察到,一些职业院校从企业招聘一线师傅进入学校教学,虽然他们在教学方面一般没有问题,但是个人的职业发展会面临一些困境。有的人可能不太会写论文,有的人即使会写论文也不知道发表渠道,此外还涉及到教师业绩评价问题。目前陆续有相关的规定出台,但是还不够健全,没有达到类型教育的要求。
探索新型合作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为生产一线、服务一线提供熟练劳动者,与产业有着直接的联系。
追溯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关系,可以看到二者之间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企业进行改革,剥离了企业办职业学校的职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建设的动力不够,因此校企合作、产学研等方面的合作相对较少。
在此背景下校企逐渐疏离,企业只有用人的动力,利用薪酬福利等杠杆挖人,但没有培养人的动力。当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技术加快升级换代,企业方遇到了新的问题,发现挖人成本越来越高,而且很难挖到合适的人才。生产一线的技术快速发展、服务业持续升级,环境与过去不尽相同,需要的人才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处于脱节状态。陈李翔表示,无论是培养内容、形式,还是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虽然近年来已经发生了积极的改变,但是总体上来讲,产业和教育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产教融合远远还未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目前比较常见的合作方式是学生在校期间去企业实习。陈李翔直言,学生在企业一年的工作时间更多的是“顶岗实习”,不少企业在接受实习生的时候,不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而是更多地从一线缺人的角度考虑。
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实习模式好处在于可以找到正式工作,但问题是只处于某个具体岗位上,只接触到企业非常小的一部分内容。由于实习不是课程化设计,学生要在实践中应用所学习的专业很难。
如果单纯学习技能,不用三年、五年的训练,通过短期的训练即可胜任工作。职业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技能替代的潮流下,未来步入人工智能社会后,能够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业界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实习期,加深学习和工作的联系。学校和企业正在努力改善现状,尝试构建体系,把实习也变成学习的一部分,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工作领域。很多学校已经开始为学生安排分阶段的短期学习,并将这类实习纳入教学计划中。但是目前这种情况还不太多。
部分企业开始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思考如何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环节,希望与院校达成合作,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由此衍生了校企合作等模式,也有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直接办学。
陈李翔认为,合作办学有多种方式,对于学校来讲,最重要的是与企业达成技术性的合作,把企业的工作带进学校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直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因此,把企业的师傅引进学校帮助学生,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十分必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93

主题

0

回帖

3393

积分

司长

积分
3393

QQ

充值学币
秒冲到账永久有效不清空

QQ|QQ客服 : 341422094|问题咨询 / 信息举报 / 侵权删帖|网站地图|公务员论坛 |

GMT+8, 2025-1-2 02:40 , Processed in 0.09014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