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道凯: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提质增效_资讯 - 公考资讯

[复制链接]
查看: 901|回复: 0

葛道凯: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提质增效_资讯 - 公考资讯

[复制链接]
查看: 901|回复: 0
[db:作者] 楼主

1693

主题

0

回帖

3393

积分

司长

积分
3393

QQ

[db:作者] 2022-3-31 18: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江苏职业教育通过助力江苏制造、融入“一带一路”、服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打造技能型社会等,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江苏职业教育将努力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以增强适应性为主线,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体化发展、示范引领、高质量学生培养、融合发展、对外开放、自身治理等“六大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职业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民生之基,更是发展之要。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为江苏在新阶段新征程明确了战略指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江苏职业教育将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主动扛起为全国探路的重任,着力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持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职业教育新作为
“十三五”以来,江苏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发展质量高、贡献度高、认可度高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结构布局,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提升发展质量,主要质量指标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优质学校占比全国领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现“十一连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实现“九连冠”,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连续两届获奖总数全国第一,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助力江苏制造有新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江苏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产业从价值链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进程中,江苏职业教育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和社会服务支撑。
一是职业教育与江苏制造布局适配度持续提升。坚持职业教育整体发展布局统筹,依据江苏经济发展“1+3”(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生态经济区、淮海经济区)主体功能区部署,优化职业院校及专业布局,建设了200多个职业院校现代化专业群,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新材料、能源环保、物联网、软件、高端装备等重点专业集群,在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设置相应专业填补人才培养空白。全省先进制造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新增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70%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90%以上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江苏省内就业,推动江苏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提高至1000人。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成立了11个职业教育行指委,定期发布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报告,发布专业设置适应性预警,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了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
二是支撑江苏制造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向高质量发展升级。目前江苏先进制造业年主营收入已达6万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主营收入的半壁江山,相应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已下降到22.2%。江苏职业教育围绕全省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所带来的一线人才结构性调整需求,以持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抓手,以人才培养提质升级为主线深化供给侧改革,将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质量意识和数字素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高端产业研发、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数量庞大的“大国工匠”“技术能手”和产业工人,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截至2019年底,江苏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集聚成效明显,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825万人和414.8万人,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28.9万人次,均居全国前列。
三是助力江苏中小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小企业在江苏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是就业岗位、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者,更是技术创新与研发的重要力量。江苏有中小企业300余万家,创造了全省50%以上的经济总量、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增就业、99%左右的企业数量,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一支“主力军”。江苏职业教育围绕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软件、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区域中小制造企业技术升级需求,积极服务企业技术革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的质量、效益、认可度不断攀升。据统计,2019年全省高职院校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达34.36亿元、技术服务到款额10.21亿元、技术交易到款额5.22亿元、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2.91亿元。
(二)融入“一带一路”有新行动
江苏是外向型经济大省,江苏产品和优势产能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少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国家设立机构、投资办厂,江苏职业教育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江苏企业“走出去”。
一是聚焦培养认同中国文化与标准的职教留学生。积极发挥江苏职业教育优质办学资源优势,携手行业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注重将中国文化精华、行企标准规范融入留学生课程,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汉语水平、较强技术能力和认同中企文化的职教留学生。目前,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招收留学生达9756人,其中学历生6971人,占71.45%。
二是伴随企业“走出去”培养海外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江苏高职院校聚焦企业“走出去”需求,积极伴随中国企业漂洋出海办学,先后在国(境)外设立办学点51个,开展境外办学、劳务培训、技术培训,输出江苏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推广专业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推动江苏职业教育走向国际舞台。目前,江苏年均派出教师约530人、开展境外培训约105万人天,并已先后帮助境外院校建设专业教学标准247个、课程标准1556个,为世界职业教育贡献了中国方案、江苏智慧。
(三)服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有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使其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提高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职业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
一是聚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就业质量。江苏职业教育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提升就业质量作为办学的主要发力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和岗位适应与迁移能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近年来,江苏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十三五”末,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4万元,比2015年增加1.39万元,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聚力提升重点人群岗位职业能力。同时,江苏职业教育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实施高职扩招,并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使其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工作能力和薪资待遇逐步提升。“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成为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见效最快的方式。
(四)打造技能型社会有新支撑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离不开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江苏职业教育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为打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技能型社会做出贡献。
一是努力营造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江苏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通过在主流媒体开设栏目、组建宣讲团等方式,积极宣传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宣传“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理念。以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和世界青年技能日宣传活动为契机,持续推出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成功案例,努力形成“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舆论氛围,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二是着力构建推动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机制。为打造技能型社会,从制度上保障技术技能人才“留得住,干得成,挣得多,上得去”,江苏多措并举,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深化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建立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形成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江苏开通职业院校教师引进的“绿色通道”,对世界技能大赛前三名选手、全国一类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选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江苏技能状元”和“江苏工匠”等,可由招聘院校自主考核录用入编。
三是注重选树典型示范带动。选树技能人才典型,讲好他们背后的“故事”。江苏以省政府名义创设江苏技能大奖,开展江苏工匠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在职业院校层面,每年举办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大赛检验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选拔优秀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二、新阶段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新要求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作出战略部署;江苏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将提高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作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的重要举措。无论对全国还是江苏来说,增强适应性已成为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也必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主线。
(一)深化对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理解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走向。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应始终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和凸显类型特征辩证统一,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相得益彰,始终坚持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度融合,持续增强职业教育体系与结构适应性、制度与标准适应性、内容与方法适应性、教师与教学适应性、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适应性,让职业教育在提质培优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二)增强适应性是江苏职业教育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
对江苏职业教育来说,增强适应性具有深厚的历史土壤。江苏作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诞生了张謇、黄炎培等一批爱国主义实业家、教育家,他们为救亡图存,在江苏创办了农工医师商等一批早期现代职业学校。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成立《宣言书》中指出:“教育不与职业沟通,何怪百业之不进步”“新中国成立70年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在国家大局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肩负重大使命,一直走在发展的前列。”其背后是职业教育一直与时代发展需求同频共振、同向同行。1978年至今,江苏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10.5%,在这其中职业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首个职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的诞生,20世纪80年代全国首个县办大学(沙洲职业工学院)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中起点长学制高职贯通培养的迅猛发展,“十二五”以来中—高—本衔接贯通培养的不断推进,2019年全国首个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获批成立,2020年全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单位的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启动建设,等等,都是江苏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
另一方面,对江苏职业教育来说,增强适应性又是补短板、锻长板的内在需求。总体来说,虽然江苏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系全、门类多、实力强,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不少短板。比如,省内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苏北地区职业院校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不够鲜明,“职教高峰”还不够突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数量较少,技术技能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等。这些短板,说到底是适应性不足所产生的问题,职业教育总体上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贡献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以增强适应性为主线深化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十四五”时期,江苏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以增强适应性为主线深化改革创新,盯紧时代变化、盯紧技术技能变化、盯紧人民需求变化,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供给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站在“十四五”发展的起点上,江苏职业教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定位与新要求为指引,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围绕制造强省建设深化创新发展、提高发展质量适应性,围绕江苏产业和区域发展布局推进协调发展、提高体系和结构适应性,围绕美丽江苏建设服务绿色发展,提高服务适应性,围绕人民需求变化推进共享发展、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适应性,让新发展理念引领江苏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提升。
二是领会新发展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这是党和国家立足新阶段、面对新形势、应对新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坐标方位,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江苏职业教育要紧紧围绕今后五年“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的目标定位,当好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奋力在2035年率先高水平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显著提升自身吸引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是落实新决策部署。2020年9月,在部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启动大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代表省委省政府为江苏职业教育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指明了方向:一要着力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二要着力深化产教融合发展;三要着力打通职业教育发展“断头路”。江苏职教人需要凝聚共识,使命在心、责任在肩、行动在身,努力构建中高职和本硕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定完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标准,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与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及社会公共服务要求相适应,全力发展具有江苏特色、一流水平、产业需要、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趟出新路子、放出好样子。
四是探索新发展路径。关注职业教育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技术变革加快和产业升级加速,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仅要关注学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更要关注学生“后劲足、发展好”。关注技术革命对职业教育的深层次影响。面对技术变革加速和产业升级加快,职业教育应积极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大潮,推进专业升级、课程更新、内容更替和教法变换,切实培养出适应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需求的高质量的学生。关注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问题。面对应届生源探底回升、“百万扩招”战略的实施、“职教高考”的探索,如何解决生源多元化带来的培养多样化问题,如何破解未来的成长个性化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持之以恒推动质量提升。关注职业教育的社会培训问题。实施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既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所以,应强化学校和体系的培训功能,全方位补齐职业培训短板。
三、新时代勇担新使命的江苏职业教育新站位
江苏职业教育要提高政治站位、顺应时代潮流、呼应人民期盼,在“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走在前列”中勇担使命、奋力前行,探路开路,构建江苏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新格局。
(一)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体化发展能力,增强结构适应性
建立起中等职业教育、专科高职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体系内层次贯通、一体发展的合力,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上升通道,在体系结构上适应产业升级带来的人才结构性调整需求。一是持续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扩大本科职业教育试点范围与规模,促进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二是探索创新中高职衔接、中本衔接、高本衔接机制,对应用本科高校和专业进行单独评价、分类评价。三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以科技应用与研发能力培养为主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本科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的专业,支持职业教育本科、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产教融合型企业联合培养行业亟需的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四是推进职普融通,完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通机制,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教育生态。
(二)提升示范引领能力,增强发展质量适应性
着眼于树标杆、做示范,努力出方法、出制度、出标准,为全国职业教育发展探路。一是以领军院校建设为牵引,持续打造发展标杆。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成50所左右扎根江苏、引领全国、世界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卓越计划”,落实“双高计划”建设任务,为全省乃至全国职业院校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二是以本科院校分类管理为抓手,打造高水平本科职业教育。支持具备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支持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建设世界水平的本科职业学校,推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三是持续打造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样板。打造职业教育高地,为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提升高质量人才培养能力,增强培养模式适应性
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一是以深化“五育并举”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倡导德技并修理念,实施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改革试点,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将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熔铸敬业乐群品质、锻造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和体育,引导学生练就树立劳动意识、练就强健体魄、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是以深化“三教改革”为核心推进培养质量提升。聚焦教师“双师”能力提升,重塑教学理念、重构综合素质、重建能力结构。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深化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完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创新教材内容体系、呈现方式;构建校企行协同开发课程、教材、教学模式与学习资源的激励机制,推进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纳入教学内容;聚焦理念更新和模式变革,推动职业院校“课堂革命”。
(四)提升融合发展能力,增强社会服务适应性
紧紧围绕制造强省建设需求,紧跟经济、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坚定不移地走产教融合之路,在规模、结构、模式、服务等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协调互动。一是对接产业需求优化整体布局。把职业教育院校和专业布局摆进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江苏制造强省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布局的大格局中进行谋划,深化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对接,与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接,与区域一体化、产业园区的对接,提升院校和专业布局的匹配度。二是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办学。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集成平台,支持职业院校建设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产业学院,以技术为纽带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校企行在职业教育办学中的主体作用。统筹1+X证书试点建设,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推进书证融通、育训一体。三是深化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融合发展。以优质职业教育支撑终身学习体系,强化职业院校培训职能,服务在职人员或灵活就业人员增强履职、转岗、转业等能力提升。以“学分银行”促进学习成果积累,建立完备的培训成果学分认证、学分积累转换和激励制度,推进各类教育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五)提升对外开放能力,增强国际合作交流适应性
与企业“携手出海”,服务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一是主动对接服务江苏的重大国际工程。“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实施“境外园区建设示范工程”,推进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柬埔寨西港特区、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等一批示范项目,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国际合作。江苏职业教育将主动对接,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联手,为江苏重大国际工程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提供跨境技术服务。二是搭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整合省内优质教育资源,积极组织与承办世界性职业教育会议,为国际职业教育领域搭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交流合作平台。组织省内职业院校实施一带一路“郑和计划”,在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成立“郑和学院”,与区域内企业“组团出海”,努力满足“走出去”江苏企业对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更高层次的需求。
(六)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增强职业教育制度适应性
以深化职业教育治理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推动制定落实《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的政策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在管理体制、专业设置、职称评聘、校企合作等方面,赋予职业院校更多自主权。充分发挥各职业教育行指委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在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专业预警、研究支撑、行业评价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加快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将标准化建设作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实习实训、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和教学标准,构建起完善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切实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构建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职业院校的根本标准,完善职业教育各层次、各类型院校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实施分类评价,鼓励特色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坚持以能力、质量、贡献评价人才。构建科学适切的学生评价制度,强化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93

主题

0

回帖

3393

积分

司长

积分
3393

QQ

充值学币
秒冲到账永久有效不清空

QQ|QQ客服 : 341422094|问题咨询 / 信息举报 / 侵权删帖|网站地图|公务员论坛 |

GMT+8, 2024-11-23 13:17 , Processed in 0.0833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