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生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_资讯 - 公考资讯

[复制链接]
查看: 885|回复: 0

让大学生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_资讯 - 公考资讯

[复制链接]
查看: 885|回复: 0
[db:作者] 楼主

1693

主题

0

回帖

3393

积分

司长

积分
3393

QQ

[db:作者] 2022-3-31 18: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价值取向、劳动精神面貌和劳动技能水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强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对高校办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出了明确要求。
劳动教育的核心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劳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最集中的表现,是系统性开展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战线的指导地位,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新征程上,我们必须针对当前社会和教育实际,更加突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作用,更加强调劳动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社会性、实践性,更好发挥其立德树人功能。
劳动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新时代强化劳动的育人功能,必须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社会意义,把劳动教育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引导广大学生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人民。
劳动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无论经济社会面貌如何改变、科技进步飞跃到何种程度,劳动始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创造性劳动、创新型劳动与每一位劳动者都息息相关,一切个人和集体创造都值得鼓励。新时代强化劳动教育,必须着眼于提高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根基。
劳动教育浇灌永久奋斗之花。劳动创造未来。通过劳动,青年个体把人生幸福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懂得为国奋斗、艰苦奋斗的真谛,强化向劳动人民学习、向生产实践学习的意识,巩固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群众利益、增进人民福祉的观念。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就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弘扬劳动精神,树立正确人生观、成才观、择业观,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实际行动,破除困难障碍、铸就生命辉煌、谱写人间美好。
高校劳动教育的关键是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大学是实践场景最为密集的学段、与职业生涯直接接壤的阶段,实践是大学生的课堂。在高校办好劳动教育,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实践”内涵,构建完善实践育人体系。
发挥实践的综合育人价值。德智体美劳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整体目标,也是一个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德育处于统御位置,劳育既是德育的重要支撑,还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发挥育人作用的必要载体和途径。简言之,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劳育具有综合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实践育人体系,就要聚焦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强调顶层设计、加强系统建设,从修订完善培养方案入手,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把以德为先、育人为本落在实处。
突出实践的知行合一作用。经过长期建设,目前高校的实践育人场景丰富多样,可大体分为国情考察、军事训练、实践教学、专业实习、志愿公益、社会服务、课外创新、海外实践等若干类。这些教育活动的共同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探究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不少居于科技变革和社会变化前沿,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提出挑战。高校要把握时代特点,把实践教育作为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打破第一、第二课堂藩篱,推进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变革。
强化实践的探究体验特点。以实践为主要形式的劳动教育,本质上是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服务式学习。劳动教育是大学生提升解决问题和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进入新发展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发生重大变化,高校必须提高站位,从教育链对接创新链、创新链重塑教育链的视角,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直接联系,把劳动教育作为学生认知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有效载体,把科研创新、咨政服务、服务社会的报国强国实践转化为生动的育人场景。
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必须落实好“三全育人”
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是新时代高校落实中央要求,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任务。加强劳动教育,必须把立德树人要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与学生实际需要紧密结合,整合配置各类教育资源,不断完善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评估督导方面的体系建设。
落实全员育人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切忌把劳动教育等同工业化生产培训,通过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发挥院系和教学一线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发现并呵护学生的创新创造。为此,应结合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完善实践育人评价机制,把劳动教育表现与学生评奖评优、就业推荐结合起来;强化教师激励机制,加强分类指导,把实践教学、实习指导、社会实践等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加强表彰奖励。
落实全过程育人要求。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发展各类实践实习项目。根据各学科特点,系统设计阶梯化教育目标,例如,本科生教育强调开拓视野、提高能力,研究生教育强化思维创新、学以致用。
落实全方位育人要求。加强课内课外结合,强化课堂主渠道的实践教学要素,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双导师制”,健全研究生以专业知识和能力服务社会的机制。加强校内校外结合,通过校所合作、校企联合、校地联合等方式,在实习实践岗位、高水平专业师资指导等方面着力解决供需矛盾,实现平台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加强制度供给,强化校院联动管理,建立资源多元统筹机制,全过程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保障。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初心和使命。高校要积极行动起来,让每一名大学生真正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成为劳动教育的受教者、受益者,自觉成为劳动精神的弘扬者、引领者,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尹冬梅,系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93

主题

0

回帖

3393

积分

司长

积分
3393

QQ

充值学币
秒冲到账永久有效不清空

QQ|QQ客服 : 341422094|问题咨询 / 信息举报 / 侵权删帖|网站地图|公务员论坛 |

GMT+8, 2024-11-23 06:59 , Processed in 0.0879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