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专业面前,高校和考生都应保持冷静_资讯 - 公考资讯

[复制链接]
查看: 1178|回复: 0

新专业面前,高校和考生都应保持冷静_资讯 - 公考资讯

[复制链接]
查看: 1178|回复: 0
[db:作者] 楼主

1693

主题

0

回帖

3393

积分

司长

积分
3393

QQ

[db:作者] 2022-3-31 18: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行业需求的不断增加,不少高校纷纷设立新的专业。近日,一项针对2004名受访者的调查结果显示,9成的受访者看好新专业的发展,超过8成的受访高考生愿意选择新专业。受访者中,80%为在校大学生和本届高考生。
高考生热衷新专业,有多少结合自身个性、兴趣进行理性规划?有多少是追求时髦、盲目跟风?从近年来考生填报志愿以及入校后的学业发展看,由于盲目跟风逐热,不少学生进校后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一专业。而且,学校一窝蜂地开设所谓热门专业,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由于开设同一专业的高校多,招生人数多,当办学缺乏特色、社会需求不如预期,“热门”转眼就成“冷门”。
“新专业就是热门专业”,不少高校会这样宣传,而且也会援引一些调查数据来说明。如近日就有一份关于新职业就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未来5年,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无人机驾驶员、电子竞技员、农业经理人等人才缺口近千万。值得首先发问的是,这些数据是否准确。如果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就可能出现人才培养规模超出社会需求的情况。这一问题,在过去20多年里已反复发生过多次。
高校举办新专业,不能一哄而上。首先要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并坚持办学定位。通常,进行通识教育的高校,应以能力为导向办学,这类高校不宜紧跟社会需求调整专业,开设就业形势好的专业,而将对国家、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砍掉。这是急功近利的做法,误将大学办成了职业培训所。对于开展职业教育的高校来说,则要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紧跟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在具体专业设置过程中,高校还要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近年来,有一些高校新增或撤销某一专业,引发校友及师生的争议,根源在于这些非教育决策、学术决策而是行政决策。这些决策共同点之一便是,重眼下的办学进展,而轻专业长远发展、学校办学风格的传承与创新。
此外,学生选择新专业,也需要多一分理性少一些盲从。很多考生和家长特别关注专业的“冷”与“热”,并片面地认为,开设学校多、招生规模大的专业就是“热门”。理性选择“热门”,需要考虑至少三方面因素。一是本人的个性、兴趣。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就属于自己的“热门”。二是真实的社会需求。真正的热门专业是人才培养供给少于社会需求的专业,因此冷热门很容易“翻转”。三是高校的办学特色。同一类专业在不同学校中,会因是否具有办学特色而冷热不同。
考生对专业的冷静和理性选择,相信会反过来促使高校在开设新专业时进行充分论证。当前,疫情加速下的社会转型,也倒逼高等教育强化思维训练和终身学习能力、人才自我调整与规划的基础能力。
(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93

主题

0

回帖

3393

积分

司长

积分
3393

QQ

充值学币
秒冲到账永久有效不清空

QQ|QQ客服 : 341422094|问题咨询 / 信息举报 / 侵权删帖|网站地图|公务员论坛 |

GMT+8, 2025-1-24 08:32 , Processed in 0.07718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