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企业在校企协同育人中尝到“甜头”_资讯 - 公考资讯

[复制链接]
查看: 896|回复: 0

要让企业在校企协同育人中尝到“甜头”_资讯 - 公考资讯

[复制链接]
查看: 896|回复: 0
[db:作者] 楼主

1693

主题

0

回帖

3393

积分

司长

积分
3393

QQ

[db:作者] 2022-3-31 18: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针对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提出相关建议。他认为,要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但就目前来看,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仍未形成稳定互惠的长效机制,普遍存在“校热企冷”、企业积极性不高和参与度不深的问题。在施大宁看来,这是思想认识不足造成的,培养人是学校的事,企业负责用人就好。
仔细思考,在企业思想认识不足的背后,实际上也潜隐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在目前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过程中,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育人,而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创造经济效益。基于两者工作重心的不同,在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以“育人”为名道德绑架企业,而是要让其尝到“甜头”。
一是对校企合作给予财政支持。对此,施大宁建议从教育费附加税中划出专门经费设立产教融合专项基金,根据企业参与校企协同育人的规模、层次和水平等,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落实企业参与办学的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政策等。在笔者看来,这一建议对于以效益论英雄的企业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企业既能少投入,又能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培养储备人才,塑造企业形象,堪为“名利双收”之举,会极大地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加大课程和专业改革力度。高校(包括职业院校)要深入落实开放办学理念,加大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人才供给力度,在优先保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除了一些基础类、人文社科类等专业和课程,要尽最大可能削减、压缩“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专业和课程,走出“学用脱节”的窘境,有针对性地加大“金课”“金专”建设力度,让那些既无精神力量又无实践价值的课程和专业退出大学校园。通俗地讲,就是企业和社会需要什么人才,高校就培养什么人才,而且改革速度要快,不能一年讨论,两年论证,三年实施,最后错失良机。
三是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传统的校企合作,往往采用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选派学生到基地参观考察、动手实践,这种合作模式对开阔学生视野、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积极作用,但对提升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益往往帮助不大。为了提高企业的积极性,校企合作亟待创新。比如,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遇到技术或管理上的难题,可以横向课题的形式优先外包给合作高校,合作高校组织相关专业师生全力攻关;再如,高校可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智力资源,定期、不定期地为合作企业提供低于市场价的培训或技术支持,既帮助了企业,又锻炼了自己,何乐而不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93

主题

0

回帖

3393

积分

司长

积分
3393

QQ

充值学币
秒冲到账永久有效不清空

QQ|QQ客服 : 341422094|问题咨询 / 信息举报 / 侵权删帖|网站地图|公务员论坛 |

GMT+8, 2025-1-24 01:39 , Processed in 0.07338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