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全国1454所高校开设1226万门次在线课程,参与学生达23亿人次——在实践中创造高校在线教学新高峰_资讯 - 公考资讯

[复制链接]
查看: 1347|回复: 0

疫情期间,全国1454所高校开设1226万门次在线课程,参与学生达23亿人次——在实践中创造高校在线教学新高峰_资讯 - 公考资讯

[复制链接]
查看: 1347|回复: 0
[db:作者] 楼主

1693

主题

0

回帖

3393

积分

司长

积分
3393

QQ

[db:作者] 2022-3-31 18: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2月4日至今3个多月的情况看,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有预案不乱、教师有准备不慌、学生有事做心安,有力保证了全国高校大局稳定。”在5月14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了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育情况。
1775万人参与在线学习
疫情发生后,教育部第一时间研判形势、果断决策,于2月4日印发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在高校全面实施在线教学。
“指导意见发布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快速响应,按照“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制定了一地一案、一校一策或一校多策的在线教学方案。”吴岩说。
吴岩介绍,疫情期间的高校在线教学实践,可以用“三个全”来概括其特点。一是全区域,全国所有地区、所有高校纷纷采取行动开展在线教学。截至5月8日,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名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合计1226万门次课程,其中既包括理论课,也包括实验课;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二是全覆盖,开设课程覆盖本科理、工、农、医、经、管、法、文、史、哲、艺、教全部12个学科门类。三是全方位,课程类型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实验课等多种类别,授课模式有直播课、录播课、慕课、远程指导等多种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还原真实场景的虚拟仿真实验和居家运动、‘云’上健身的体育课也大大丰富、创新了在线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深受大家喜爱与欢迎。”吴岩说。
吴岩表示,本次在线教学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和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实验,不仅成功应对了疫情带来的停学、停教、停课危机,稳住了武汉高校、稳住了湖北高校、稳住了全国高校,而且在实践中创造了在线教学的新高峰,探索了在线教学的新实践,形成了在线教学的新范式,对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未来的改革创新发展意义深远。
吴岩介绍,在高校应对危机开展在线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出现了四大新变化:改变了教师的“教”,教师的教学信息化素养空前提高;改变了学生的“学”;改变了学校的“管”,学校依靠大数据收到了更加精准有效的管理成效;改变了教育的形态,形成了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新的教育形态。
“应该说这次在线教学最让人兴奋的是,海量调查数据显示,大家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师生互动性的满意度之高,甚至超过了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教学。”吴岩说。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与成果。”吴岩表示,在线教学要从“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再也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疫情发生之前的教与学状态;要从满堂灌的“单声道”转变为互动式的“双声道”;要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
共克时艰,中国方案贡献世界
“在世界疫情仍然严峻的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本着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精神,以开放姿态分享在线教学的中国经验、中国成果,推出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吴岩介绍。
该平台4月10日正式启动。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爱课程”是首批入选的国际平台,前者4月20日上线,后者4月28日正式推出。首批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是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平台,均为自主研发、自主运营。
吴岩介绍,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秉持“质量、开放、共享、责任、爱”的理念,首批上线302门英文版课程,涵盖医学与疫情防控、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农业与生态、经济与发展、艺术与设计、智能与虚拟仿真实验、面向未来与创新创业等8个领域。
“用最好的大学、最好的教师、最好的课程资源,服务世界数以亿计的大学生和全球学习者,向全世界传递中国教育最有温度、最有力量的爱,为世界高等教育作出中国贡献,这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担当和格局。”吴岩说。
目前,这两个国际平台均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联盟,为全球学习者提供远程教育解决方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网主页发布了上述平台的专题报道,并将两个平台列为合作伙伴。
中国高等教育为世界高等教育提供的“中国方案”,获得了海外留学生的热烈好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政策与能力建设部主任佩琪女士表示:“中国在线教学国际平台不仅对中国有益,也对整个世界有益。”此外,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国际组织和各国专家也纷纷给予了正面评价。
“推出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是我们为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下的一招‘先手棋’。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不仅仅是提供优质课程资源的服务平台,同时也是塑造中国形象、开展国际合作的交流平台和重要窗口,可以有效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吴岩说。
从“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
随着高校陆续复课,下一步如何将此次大规模在线教育教学的生动实践转化为疫情结束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举措,从“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向纵深发展,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开设的“电路原理课”是该校的精品课,备受学生喜爱。在5月14日的发布会上,这位“网红教师”交流了自己的教学心得。
“如何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质等效’,是这场疫情防控大考中每一位高校管理者和教师面对的必答题。”在于歆杰看来,只有在实时交互的场景下,教师才能做到及时准确地采集学生的学习成效数据,随时调整教与学活动,实现高质量的教学,进而确保“实质等效”。
比如,于歆杰教的“电路原理”课是一门专业核心课,有133名学生选修。为了在理工科“大容量”课堂中开展高质量交互,于歆杰进行了若干新的教学设计,简称“碎”“动”“减”。
“‘碎’就是将原来的45分钟一节课时间拆成20分钟一段。‘动’就是必须采用比校园内课堂授课更丰富的交互式手段,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每15分钟做道题、时不时让学生用弹幕回答思考题,鼓励学生用投稿提问,将弹幕和投稿内容生成词云等等。‘减’就是梳理出课堂内讲授和课堂外自学的教学内容,使之互为补充。”于歆杰说,实践表明,“碎”“动”“减”是行之有效的在线教学设计方法。
于歆杰发现了在线教学一些显著的优点,比如,学生看课件会比以往坐在教室里更清晰,听老师说话会更清楚,“相当于大家都坐在教室第一排”。如果交互设计得当,互动频次甚至会比原来高,而且互动的质量会更好。
在于歆杰看来,混合式教育教学会成为大势所趋。当前这场教育教学的战疫行动对很多师生而言,相当于一场混合式教学的“启蒙运动”。此外,混合式教学的新场景会不断涌现。现在已经有不少教师以在线的方式,面对几百人甚至几千人能够产生“教与学”和“学与学”之间高质量实时交互的生动案例,这在以往是不可能的。
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教指委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介绍了一项高校在线教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教师对在线教学抱有信心,并愿意在疫情后继续开展在线教学或混合式教学。
徐晓飞介绍,今年3月初,教育部委托高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教指委等3个单位分别开展专题研究,对来自600余所高校的在线教学质量报告进行分析研究。调查发现,高校采用多样化在线教学模式,体现出平台工具、技术资源、模式方法等多要素叠加优势。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实行一地一案、一校一策、一校多策。教师们采用慕课与SPOC、录播课、直播教学、线上答疑辅导等方式,运用多种在线教学平台开展了教学模式创新。
他特别提到,在线教学实践使高校治理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和极大提升。疫情防控期间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对各高校而言都是前所未遇的特殊情况,对高校治理能力提出了考验。调查显示,许多学校成立在线教学领导组织,选用在线平台,培训教师在线教学技能,实施在线教学质量督导,基于大数据进行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了在线教学顺利开展,为日后更好地开展在线教学积累了经验。
“今后,我们要抓住机遇、主动求变,充分运用疫情期间我们掀起的改变了教、改变了学、改变了管、改变了形态的‘学习革命’,扎实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革命’。”吴岩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93

主题

0

回帖

3393

积分

司长

积分
3393

QQ

充值学币
秒冲到账永久有效不清空

QQ|QQ客服 : 341422094|问题咨询 / 信息举报 / 侵权删帖|网站地图|公务员论坛 |

GMT+8, 2025-1-23 21:28 , Processed in 0.09967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