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革:我是职业教育的“产品”_资讯 - 公考资讯

[复制链接]
查看: 1150|回复: 0

邓志革:我是职业教育的“产品”_资讯 - 公考资讯

[复制链接]
查看: 1150|回复: 0
[db:作者] 楼主

1693

主题

0

回帖

3393

积分

司长

积分
3393

QQ

[db:作者] 2022-3-31 18: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1年,17岁的邓志革走进湘东化工机械厂大门,成为一名“企业人”。那时,他尚未成年,更没有想过,自己会从一名普通技术员一步步“转型升级”,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二级教授以及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当家人。
一晃三十余年。
回望人生,面对记者,这位“双师型”高职院校党委书记,介绍自己的第一句话便是“我是职业教育的产品”。
20余年的追寻
邓志革与职业教育的“初相识”,是带着几分后悔的。
“我当时还不满14岁,父亲说让报中专学机械,我就照着填了志愿。”初中毕业考试成绩放榜时,邓志革是全县第一名。邓父在当地一家工厂工作,特别看重厂里有文化的技术员,“他希望我成为这样的人,并帮我选定了志愿”。
走进中专校门的懵懂少年发现,这儿的老师只教专业课,物理、化学、历史等基础课和文化课都不开。“我有些后悔,至于为什么后悔,当时也说不清楚。”邓志革只觉得,自己这三年少学了很多知识,大脑里仿佛缺了一块。
带着几分遗憾,邓志革中专毕业了。他的职业生涯开始按照父亲规划的路径向前,被分配到湘东化工机械厂,成为“文化大革命”后这家工厂分配进来的第一名学工科的中专生。
因为学历高,邓志革人还没到厂里报到,各部门就开始抢人。研究所、总工程师办公室、装备处等各技术岗位都提出来要人。人才匮乏的机械厂,可以说是拿出了所有技术岗位随他挑。
当时的邓志革年龄不大,主意却大。他没有直接选择高学历才能胜任的技术岗,而是跑去分工厂的车间当一线技术人员。车工、钳工、刨工……邓志革把车间里的所有工种都干了个遍。
最难的是车工和钳工,因为当时工艺水平有限,这两个工种几乎完全依靠徒手操作,那是邓志革第一次切身感受到技能对一线工人的重要性。
1985年,邓志革调入一所技工学校任教。工作日久,无数毕业生回访案例让邓志革认识到,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高的技术技能同等重要,无论哪一方不足,最终都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认为职业教育应当在这两者间寻找到平衡点。”邓志革说。
从1995年考入株洲市环保职业中专学校(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前身)至今,24年来,邓志革始终在追寻着这个平衡点。
追寻的过程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他将音体美纳入学校必修课程。
那是2002年,他在株洲市第一职业中专任职,力推音体美成为必修课。
此举在当时的湖南乃至全国职业院校中,都极为罕见。三年时间,用来学技能都不够,还要学音体美?校园里,有很多老师不能理解;校墙外,更多的家长也不能理解。
但他还是做了。坚持的背后,某种程度上源于个体内在的体验。
邓志革在县里长大,受家人影响,吹拉弹唱、跑跳投掷,都能露几手。等到读完书、进了厂,他发现,这些“才艺”在那个年代的技术员中非常稀有,也正因此,开启了他与周围同学、同事的不同际遇。
这种“尝过甜头”的心情,在邓志革心中酝酿着,于是便有了2002年的改革。
选择音体美为突破口,一是因为在当时的职业院校中,这些课程属于被“集体忽略”的领域,二是“来读职校的,多是出身于农村、家庭贫困的孩子”,邓志革不希望自己小时候同龄人的缺憾,在学生们身上延续。
更重要的是,邓志革内心有一种预判,他的改革,符合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要改革的重点”。
“底气来自我自己”
当邓志革第一次说出“底气来自我自己”时,其所表达的意思并不是对自我实力的充分信任。恰相反,这句话的潜台词是,“除了我,其他元素学校都不具备优势地位”。
但也正是这句颇显出几分“技穷”的话语,打动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培训部经理。
2009年,上海通用汽车公司计划在中国寻找一所高职学校,开办校企合作的订单班。得知消息的邓志革,凭着一种职业敏感,将争取订单班落户本校,列为学校的重大事件。
“几乎没有人相信,我们能争取到。”在现任校人事处处长、当时的校党政办主任刘平国眼中,邓志革也“太敢想了”——学校没有行业背景、没有企业依托,汽车专业总共8名老师,所有设备加起来价值不过160万元,且都是些老旧、淘汰品,“拿什么和对手竞争?”
邓志革没说什么,只带着一帮老师日夜加班准备首轮陈述材料。每一份PPT,他都演练10遍以上;演练现场,必有一名普通话标准的老师,指导邓志革的发音。第二轮的教师PK,邓志革则是亲自上场,培训选出来的4名教师。一个月的培训期里,他基本就是陪教、陪听,手把手地将他教书时积累的课堂经验传给他们。
等到正式答辩时,他以株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身份带队前往上海,第一轮的PPT陈述环节,他亲自上阵。而这项工作,在其他几所参与竞争的学校里,都是由二级学院院长完成。
中场休息时,邓志革与公司培训部经理有过短暂交流。经理笑问:“你们学校的各项条件,可以说都是垫底的,哪来的底气竞争?”“底气就来自我自己,如果项目落户学校,我可以向公司保证,一定举全校之力做好这个订单班!”邓志革立刻回答。
一句“举全校之力”,打动了对方,项目最终落户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当老师们感慨“奇迹”和“好运”时,邓志革想的却是,这盘棋,下一子该落往何处?
这是一盘多年前便开始构思的棋。
2008年教育部的评估通气会上,专家一句“没有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就走不远”,震撼了参会的邓志革。那一刻,他想起了当年老校长的话:“小邓,我觉得办职校,还是要有特色。”当年,老校长为学校选定的特色是“环保”。那个年代,环保专业就业面不宽,办了几届后,学生就业不佳,特色探索就此止步。
时过境迁,学校从“株洲市环保职业中专学校”更名为“株洲第一职业中专学校”,再升格更名为“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无行业背景、无专业特色、无品牌效应”始终困扰着学校的发展。如今,邓志革从“小邓”变成了“邓院长”,破局之责,落于他的肩头。
他希望,能为株洲职业技术学院规划一个可以“走得长远”的特色。
只是,做什么特色呢?
邓志革坐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他点开一所又一所高职院校的官网,寻找方向。要不财经?这是学校传统强项。可在株洲这么一座工业城市里,以财经立特色,合适吗?
桌上一本摊开的汽车杂志,吸引了邓志革的目光。2005年,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2365万辆,增长22%;2006年,2925万辆,增长23.7%;2007年,3534万辆,增长20.8%。照此速度,汽车行业相关人才一定紧俏。
“就是它了!”邓志革对湖南所有高职院校作了一番调查后发现,只有一所学校开设的汽车专业门类多、实力强,“我们如果搞汽车特色,有望做到全省第二”。
以争取通用的订单班为始,“北汽班”“大众班”……邓志革的“棋盘”上,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将订单班落在了学校。
2013年,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更名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成为湖南首个更名,并以特色为名的地方职业技术学院。当更名事宜落定,全校几百号教职员工仍处在一种“我们真的成了湖南汽车工程职院吗”的茫然状态时,邓志革又开始领着职工们投入到湖南首批卓越高职的创建工作。
湖南首批8所卓越高职之一,湖南开展高职四年制本科试点的6所高职院校之一,湖南开展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生的4所高职院校之一……当一个个“搞不成”被拿下,当2018年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邓志革作为高职院校唯一代表与清华大学一起作典型发言时,“底气来自我自己”,已不再是“技穷”,而是一种“举全校之力”的硬气。
“傻子”的理想
邓志革可能想不到,在他的资深“粉丝”刘平国的描绘中,自己的形象是“傻子”,是“没理想的人”。
刘平国举了很多例子。
为申请湖南省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了等到负责人有空闲,邓志革在会场外,傻等三个多小时。
申请士官生项目,虽然对方只有5分钟时间,邓志革还是从湖南赶赴北京,顶着12月的冷风等候三个小时。
学校要建官网,邓志革先看了几十所高职院校的官网;新校区要进行水系管网建设,邓志革又查了130多所学校的校园实景图中的水系管网建设施工图。
“他就只想把学校办好。”刘平国总结。
从1995年到学校工作至今,邓志革50余年的人生中,有近一半时间在这里度过。“没有这所学校,就没有我的今天。”邓志革认为,学校让自己认清了一件事——这辈子选择做职业教育,对路。
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约是1996年的那次“围炉夜话”吧。当年,30岁出头的邓志革在政教处工作,冬夜值班,他正烧着火炉,方便其他老师来取暖。老校长巡校到此,就学校的发展,与他有了一番闲聊。
一年才招300人,学校规模太小;服务对象那么少,没有影响力;办学要更多从扩大规模开始;职高招生无计划、不包分配,是否能够改办有招生计划、包分配的中专……这是他第一次认真思考,该如何办一所职校。
此后一年,邓志革到贵州招生。
那时读职校的学生,80%来自偏远山区的贫困家庭。“只有当你真正面对贫困,才能体验到冲击力。”邓志革为我们还原了1997年他看到的贫困。
父亲带着孩子来报名,2000多元的学费,家里把猪和牛都卖了还没能凑齐。怕被偷,一叠厚厚的5元、10元零钱,被父亲藏在贴身内裤的小口袋里。炎炎夏日,那钱从裤头里掏出来时,带着一股汗味。
22年后的还原,依然让邓志革红了眼眶。交流因此暂停,他借着喝水看向窗外,调整情绪。“我对职业教育的使命有了新的认识。”这一幕在邓志革心中烙印极深,职业教育培养、服务的基本是社会困难群体,“必须办好学校,给学生创造改变命运的机会。”
校内保留中职学历层次;构建学校“中职培养‘汽车护士’、高职培养‘汽车医生’”的分层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试点高职四年制本科。“我希望打通职业教育人才的学历通道”,从中职到高职,从专科到本科,邓志革努力为这些学生搭建一座立交桥,让他们“想就业的能就业,想升学的有通道”。
实践以五种素质(思想素质、文明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三项规范(职业礼仪规范、职业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五种品格(忠诚敬业、客户至上、团队协作、精益高效、学习创新)为核心内容的“535”德育工作模式,“我想探索一条学生综合素养与技术技能结合的培养路径,让他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邓志革的探索,从他17岁进入企业便已开始,一路走到55岁。如今,三十多年过去,回望这条路,邓志革如此总结:走得艰辛,走得有获得感,还要继续走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93

主题

0

回帖

3393

积分

司长

积分
3393

QQ

充值学币
秒冲到账永久有效不清空

QQ|QQ客服 : 341422094|问题咨询 / 信息举报 / 侵权删帖|网站地图|公务员论坛 |

GMT+8, 2024-12-22 16:32 , Processed in 0.0941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